2月11日,记者从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市连续6年实现药品安全事件“零发生”,“两品一械”抽检合格率达到99.6%,创历年最好水平。
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地龙介绍,去年,渝药创新实现倍增和“零的突破”。全市110个药品、34个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分别增长111.5%、47.8%,首个1类创新生物药(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争取到全国首批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为60个工作日,已有2个药品26天即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
▲图为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地龙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去年集中开展了12次专项检查和整治,查处违法案件3138件。“渝药安”应用审批、检查两大功能模块上线运行,覆盖3.8万家生产经营主体。在渝接种疫苗实现全链条可追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药监部门还创新打造“渝药创新生态链”,即打通政、产、学、研、用资源链接通道,构建创新技术、科研成果、临床资源、物料供需、人力资源等信息交互平台,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药品研发创新聚集,助推成果转化。“去年,我们发布首批在研项目174个,成功帮扶培育项目51个。”陈地龙说。
“今年我们将全力推进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改革。”陈地龙表示,将开展药品安全除险固安行动,围绕临床试验、委托生产、网络销售以及销售使用过期药械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药品监管协作改革方面,将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专项改革,推动建立“三医”跨部门监督检查工作统筹、案件查处会商机制,推动医保“回流药”整治、医疗美容机构飞行检查等联动执法。加快推进药品全链条追溯监管场景建设,实现“三医”数据共享共用共治。
我市还将加紧培育渝药创新倍增计划,力争实现新增一批项目进入临床,新增一批项目获批上市。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药装备及材料、现代中药研制等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基础研究,增强全链条服务新模式,打造创新药械从实验室到获批上市的“专线快车道”。
文章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