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战略购买、价值购买实现需方牵引,对医药产业发展发挥了“指挥棒”“加速器”作用,有力促进了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这里有一些数据能够说明一定问题:
一是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稳步上升。过去我国医药企业“重销售、轻研发”的现象非常突出,影响整体创新实力、行业健康发展,造成医患矛盾。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以目录准入谈判、集中带量采购为抓手,推动降低虚高药价,拉促并举引领医药行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有研究表明,自2018年至2023年,我国医药上市企业销售费用占比从17%降至13.7%,研发费用占比从1.8%增至4.7%,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
二是申请临床试验和上市的新药数量显著增加。我国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受理量从2017年的483件增加到2023年的2255件,其中创新化药和创新生物制品IND数量分别达到了1368件和833件。2013年我国新药研发管线的全球市场占比仅3%,2023年翻了将近10倍,占比达28%。特别是2018年医保谈判之后,我国新药研发管线的全球市场占比显著增加,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开展临床实验的国家地区。2023年创新药新药上市申请(NDA)受理量为132件,相比于2017年翻了6倍。
三是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增加。2018-2023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获批数量达35种,是2018年的4倍以上。
四是全球新药中国首发渐成趋势。2017年仅有9%的药品选择在中国首发上市,2023中国首发上市的药品占比增加到29%,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首发上市国家。
应该说,医保药品谈判将众多优质创新药品纳入医保目录,极大激发了医药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为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成效是非常实实在在、非常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