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聊城】三维联动 立体传播 探索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聊城路径”

   2025-02-17 聊城市卫生健康委huamei510
核心提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组成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成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战略举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组成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成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战略举措。近年来,聊城市以“文化赋能、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政策引领、阵地构筑、品牌塑造三维联动,构建起中医药文化立体化传播格局,探索形成多元融合发展的“聊城路径”。


政策引领

稳固中医药文化发展“强力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聊城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聊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等文件,构建起涵盖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保护传承、展示体验、传播交流、产业发展、旅游体验等领域的政策体系,为中医药文化高地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搭建高端平台。成功承办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及山东(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等省级重大活动,深入开展“中医药在聊城”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生活中医化、中医生活化的理念实践,构建“中医药+健康生活”模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方式。


升级文化实力。以文弘业,拥有5家山东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创建单位,建设阿胶、灵芝两大省级产业集群,阿胶、桑黄、灵芝“聊城新三宝”驰名中外;促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三个全覆盖”;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工作站落户聊城;市人民医院创成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该院儿科获评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真正实现文化软实力向经济硬实力的转化升级。


阵地构筑

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立体网络”


阵地宣教常态化。建成聊城市中医医院、茌平区中医院和洪官屯镇卫生院等3处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国阿胶博物馆获评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基地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年均开展义诊、研学、市集等中医药文化服务活动5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实现文化传播常态化。


校园传承体系化。组建市、县中医药文化志愿者师资团队,在中小学推行中医药文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设中医药文化“动态长廊”、打造“百草园”种植基地、开设中医药文化课,推动中医药文化教育全学段覆盖。临清先锋中心小学、东阿第三实验小学等4家学校获评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


基层覆盖立体化。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建成8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和3处主题文化公园,通过“知识角+云课堂”,年均开展基层科普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15万人次,逐步形成“15分钟中医药文化体验圈”。


品牌塑造

擦亮中医药文化传承“聊城名片”


激活成无己经方流派活力。投资1200万元建设成无己纪念馆,创作《成无己轶事》《国医亚圣-伤寒大师成无己》《元明版注解伤寒论》《成无己学术研究论文集》等文化作品6部,组建成无己经方研究工作室,召开“聊城市中医药学会-成无己学术研究会”,2024年举办首届成无己文化节,开展学术研讨、中医药文化展览、中医药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成无己经方流派入选齐鲁医派建设项目。


建设阿胶康养产业生态圈。整合东阿“阿胶之乡”资源,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城市。以滋补养生为主题、单品种中药材为主线,建成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完成中医药种植园、中医药文化展示馆、鲁西非遗展馆等子项目建设。打造全产业链“中医药+旅游”体验模式,以东阿阿胶城4A景区、阿胶世界智能制造、阿胶博物馆、国家黑毛驴种质繁育中心为核心,将上游毛驴养殖、中游阿胶产品研发生产、下游中医药健康体验有机串联,激活阿胶文化新质生产力。


开辟中医药惠民服务场景。顺应群众中医药养生需求,以“弘扬国医精粹 共享健康聊城”为主题,深化“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打造“日间诊疗+夜间养生”服务场景,设置名医义诊、疗法体验等六大功能区,市县同步举办19场活动,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组建“中医药文化宣讲团”,由康复、针灸、营养等领域30位专家,结合专业特长“点单式”宣讲,组织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事业单位宣讲158场,线上线下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推动形成“学中医、用中医、信中医”的社会新风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  |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  食品经营许可证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交易平台备案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招商入驻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20008428号  |  鲁公网安备 37152602000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