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召开首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青年交流会

   2025-02-18 北京协和医学院huamei810
核心提示:AI赋能医学教育 | 北京协和医院召开首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青年交流会原创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2025年02月18日 20:31北京

AI赋能医学教育 | 北京协和医院召开首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青年交流会

原创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2025年02月18日 20:31 北京

图片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由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团委&青年工作部联合举办的“北京协和医院首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青年交流会”于2025年2月15日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创新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入探讨。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副院长韩丁、纪委书记杨敦干、副院长彭斌、副院长杜斌、总会计师李鑫,教育委员会及全院各科处室200余人参会。参加本次交流会的还有70余位来自沧州市中心医院和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图片

▲会议大合影


图片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获得学习的能力。”杜斌副院长引用爱因斯坦名言作大会致辞




“AI+医学教育”发展前沿




图片



“与其问我们能否创造AI,不如问我们能否创造一股AI与医生协同的力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徐爽研究员在发言中倡议。她介绍,AI有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三大流派,大语言模型技术是之前积累的集成化叠加结果,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分水岭。AI正在从大语言模型向多模态大模型迈进,推动语言、语音、视觉等的协同发展。


徐爽表示,医学与人工智能融合潜力巨大,融合领域不限于新药研发、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康复医疗、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医疗、医院管理、精准医疗、生物医学研究等。现有的医疗多模态大模型、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具身医疗机器人等成果令人瞩目。


图片



“大模型与教学有天然的结合点和应用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市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卢宇演示了AI助教的搭建过程,只需给出“高中物理助教”这6个字的要求,大模型就开始内容生成。老师可以补充具体功能,如“解答练习题”“提供学习策略”等,也可以上传课本和教案等,以建立智能体知识库,还可以让模型调用互联网相关教学资源。测试功能满意后,老师将生成的二维码发到班级群,同学们就可以同步使用了。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走过10年。卢宇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内部结构与模型算法日趋复杂,由此带来信任问题,高透明、可解释、可问责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迫在眉睫。


图片



“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成为世界高校争先占领的新高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王宏宁以“人工智能赋能清华大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作报告。清华大学于2023年秋季学期启动首批8门人工智能试点课程,一年多来课程数量已扩展至113门。老师只需要用自然语言给出指令,就可在AI辅助下高效完成作业批改、答疑、出题、写作评价等工作。师生使用后反馈认为AI增加了互动和陪伴,做到了大规模教育下的个性化辅导。


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教学?清华老师们认为,AI必须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好的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启发思考。好的教育大模型应该“揣着明白装糊涂”,帮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图片



“加快人工智能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服务医疗和教学一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任菲聚焦医疗行业需求,介绍了近年来团队开发的智能教培综合管理平台、颈椎MRI图像定量分析智能教培模型、乳腺超声智能教培模型、胃活检病理智能教培模型、肺炎肺部病理智能识别系统的情况,展示了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开发的罕见病智能决策小助手的阶段性成果。


图片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当始终谨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待生命和医学人才培养,不容半点马虎和轻率。”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陈适作“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虚拟标准化病人的构建和探索”发言,介绍了《诊断学》教学团队聚焦标准化病人(SP)这个具体场景,以教案文本、历史SP考试视频语料库等为基础,建立大语言模型(LLM)-SP模型的研究过程。研究建立了SP的评估表,比较了5个大语言模型LLM-SP与真人SP的教学效果差异,发现LLM-SP的整体表现不劣于真人SP。医学生考试后反馈,LLM-SP与真人SP在考试中的表现相当,而LLM-SP考试的心理体验更好。

图片

▲左:吴沛新书记、韩丁副院长为徐爽、卢宇颁发感谢状;右:杨敦干纪委书记、彭斌副院长、李鑫总会计师为王宏宁、任菲、陈适颁发感谢状


在圆桌讨论环节,杜斌副院长、教育处李玥副处长与授课嘉宾就AI时代传统教学模式的“破”与“立”,AI发展下的可信性、伦理和人文挑战等热点话题展开进一步探讨。专家们认为,AI是手段,而非目标。技术大爆发让许多曾经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希望大家充分发挥想象,特别是发挥青年人的创造力,强化伦理规范,更好地发挥AI的辅助作用。


对于个人和机构如何融入AI时代发展,嘉宾们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AI技术飞速发展,进步快、淘汰更快。训练和使用AI无需“分步走”,“同步走”能够收获“越用越好”的效果。


图片

▲圆桌讨论




新技术理念应用探索



戴上MR眼镜,一个虚拟的手术患者全息模型出现在了会议现场。现场观众通过画面转播观看了脊柱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混合现实教学全过程,骨科刘书中主治医师讲解手术要点。老师演示后,9位体验学员参与操控,“感受”手术过程。透视效果让过去看不到、看不清的体内操作清晰可见。每件工具名称均有标注,方便学生记忆。所有虚拟部件均可用手操控,交互感十足。

▲ 混合现实工作坊


会议还邀请现场观众体验了三腔两囊管置入、脊柱肿瘤解剖的混合现实模型。体验者们纷纷表示:“身临其境地进入骨科手术现场,特别新奇、有意思!”“虽然不从事骨科,但马上就能明白这台手术的步骤。”“非常期待这项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

,时长00:40

▲ 北京协和医院混合现实教学现场(视频由骨科提供)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杨建新主任在题为“混合现实赋能医学教育:沉浸式实践教学的新探索”的报告中介绍,混合现实(MR)由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发展而来,集成计算机视觉、图形处理、显示技术和云计算等多学科技术,实现真实和虚拟形象的交叉融合。混合现实技术具有虚实融合、以虚补实、实时互动、成本效益等优势,在制造业、医学教育等领域有广阔发展前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金晖老师介绍了医学沉浸式交互混合现实教具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为有意开展相关研究的参会者带来有益启发。


除混合现实技术外,下午的会议还围绕教育游戏、朋辈教学等新趋势、新理念,以主题发言和工作坊形式展开探讨。


图片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杨建新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张岳老师、香港大学鲍氏医学及卫生教育研究所何青老师作报告


图片

▲ 教育游戏理论工作坊


能不能开发一款游戏,让同学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张岳在“教育游戏理论概述”为题的报告中指出,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还远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电子时代的学习者和教育者有更大的意愿尝试教育游戏,AI技术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赋予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图片

▲ 朋辈教育工作坊


香港大学鲍氏医学及卫生教育研究所何青以“朋辈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为题作线上发言,介绍了香港大学把朋辈教育理念系统性融入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做法。


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处长李航表示,协和的熏陶式教学特色和长期形成的诸多教学实践经验与朋辈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希望北京协和医院的教育工作者把握新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交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协和贡献。


文字/ 傅谭娉 

图片/ 杜禹甫 傅谭娉

编辑/ 陈恔

主编/ 段文利

监制/ 吴沛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  |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  食品经营许可证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交易平台备案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招商入驻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20008428号  |  鲁公网安备 37152602000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