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25年“关键时段药品监管和安全管理工作”启动以来,检查单位1050家,排查风险点149个,查处药械化类案件49起,取消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资质4家,6名“挂证”执业药师被依法处理。各县(市、区)局均制定了关键时段药品监管和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部署重点任务,推动专项行动落地生效。
一是聚焦组织推进,重在协同联动。为扎实推进关键时段药品监管和安全管理工作,市局印发工作方案,对此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并在春节和“两会”前,由分管领导、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带领各科室业务骨干,组成四个专项督查检查小组,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深入基层,对全市八个县(市、区)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各县局派执法人员担任观察员,配合检查组工作,推动形成全系统纵向联系、横向协同的“一盘棋”督查检查体系。
二是聚焦督查重点,重在风险防范。强化风险监测,与卫健、医保部门密切合作,聚焦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突出单体药店、网络销售企业、基层医疗机构、疫苗接种单位等重点对象,紧盯冬春重点传染病防治用药、疫苗、特殊管理药品、医疗美容药械、烫染发和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坚持问题导向,根据省局巡查暗访发现问题和检查情况,将问题清单同步通报市卫健委,推动医疗机构与监管部门协同发力,形成“问题共治、责任共担”的整改合力。
三是聚焦案件查办,重在规范提升。市局常态化开展突击检查和“全员办案”,着重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执业药师挂证、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无资质网络销售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关键时段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以来,共突击检查10次,交叉检查1次,立案查处12件。探索案件办理“上提下派”制度,实现市、县、所三级执法联动常态化,对于需要交办的案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及时分流转办案件,实现闭环管理,推动问题清零。
四是聚焦问题线索,重在分析研判。市局每季度召开风险会商会议,针对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和案件线索,逐个逐条分析归类,查找问题原因,组织风险预警研判,查、处、帮、促相结合,指导基层县局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检查力度,督促经营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管理,全面消除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