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4月3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1)

   2025-04-04 国家卫健委huamei110
核心提示:时  间:2025年4月3日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间:202543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潘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刘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王华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黄薛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徐泽昊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群众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

明天就是清明节气了,“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插柳等习俗。人们在缅怀祖先、寄托哀思的同时,也会趁着清明时节的好天气,踏青赏春,亲近自然。在此也特别提示大家,容易过敏的人群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加强防护,防止加重过敏症状。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围绕中医保健、体重管理、心理健康以及春季过敏的防治,以及儿童常见的传染病防控等问题,请各位专家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潘琦女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刘静女士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先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女士

今天,我们还请来了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群众代表徐泽昊先生,请他分享自己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清明时节,地方有吃青团的民俗,认为青团是寒食,多吃能清肠排毒,还有艾灸百会穴,可祛寒祛湿的说法,有的人会自己在家里做艾灸祛湿,请问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是不是人人都适用?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请刘主任回答。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刘静:

感谢您的提问,其实吃青团,包括艾灸,都体现了传统的历史悠久的“艾文化”。我们有“鲜艾入膳、陈艾入药”的说法,这是由来已久的。

其实在《本草纲目》就已经提到过“春月采嫩艾做菜食”的记载,其实青团就是和这个相符合的,青团就是用鲜嫩的艾草汁加上糯米粉,再包裹各种馅料以后蒸制而成的一种美食,确实很美味,但是它也存在比较黏腻、高糖、高脂、不好消化的特点,所以实际上在生活当中,比如老人、小孩,还有糖尿病患者、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还有脾胃虚弱的患者,建议要谨慎食用。

关于艾灸百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头为诸阳之会,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经交会的地方。在《本草纲目》当中提到了艾叶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在清明时节乍暖还寒,我们人体处于阳气已升,但阳气不旺的状态,这时候通过艾灸百会来培补身体阳气,实际上是起到了扶助正气的作用,在内经中也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艾灸百会,我们可以达到“已病者治病、未病者养生”的目的。

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艾灸,比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这些人群往往会有一些症状,比如容易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等等,在做艾灸时很容易诱发便秘、咽喉肿痛或者是头痛等上火的症状。对于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的实热证患者其实也不太适合艾灸治疗。还有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觉比较迟钝,所以艾灸时比较容易发生烫伤,所以艾灸要谨慎。另外,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是禁灸的。除了这些之外,如果自己在家里做艾灸,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注意一下艾灸的温度不是越烫越好,实际上在艾灸的时候,我们建议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皮肤微红的状态最适合。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了局部的皮肤灼痛感,我们建议立即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或者是直接换一个施灸的部位。

再一个,不要一次灸太多穴位、不要灸太长时间,一般情况下根据个人体质情况,每次选2-3个穴位,或者是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是艾灸中或者艾灸之后都建议注意适当防寒保暖,艾灸之后要适当补充温水。

如果是首次艾灸,建议还是要咨询一下医生,由医生根据个人体质的情况来给出艾灸的方案,包括选穴,操作的方法,艾灸的频次以及时间等等。

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前一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关于体重管理的答问内容冲上热搜,各地现在开始纷纷响应,很多医院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请问体重管理就是减肥吗?个人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自己的减重目标。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请潘主任回答。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潘琦:

感谢记者提问。其实减肥和体重管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减肥和体重管理,它们的核心都是有关体重的下降,要通过饮食运动来进行实现,但有非常大的区别,就是减肥本身是一个快速的降低体重的过程,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值,同时是通过制造一定的能量缺口,比如摄入的总热量要明显低于身体消耗的能量才能够达到减重的效果。同时因为快速的减轻体重,有一些患者会掉的主要是脂肪,还有肌肉,容易出现反弹。我们接诊过一个患者,他在两个月之内一下体重降低了20公斤,但在三个月之内又恢复了30公斤,这种快速的恢复,不光没有获得更好的健康,反而出现了血糖血脂还有脂肪肝较前加重。我们说的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的更多的是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同时我们还要根据他身体的成分来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我们希望更多增加他的肌肉组织,而减轻脂肪,同时减少反弹。所以这两个概念看似类似,但实际是完全不同的。

在进行科学的体重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个长期的过程,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代谢获益。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每到春季,很多家长开始担心孩子是否会患上手足口病,请问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临床的表现有哪些?另外,什么样的人群比较容易感染呢?谢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手足口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疾病。手足口病顾名思义就是孩子的手、足、口腔的皮肤、黏膜出现了病变,主要的表现是早期发烧,后期有皮肤黏膜的改变,包括在皮肤出现红点,有的伴有疱疹的出现。在其他部位有些时候也会出现皮疹,比如臀部、上臂、腿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来说,皮疹是没有皮痒的感觉,手足口病一般不是太严重,很少出现合并症的情况。假如孩子在出现手足口病的时候伴有腹泻的症状,有个别儿童会出现脱水,极个别、极罕见的会合并病毒性脑炎。

刚才您问到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其实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最主要的是接触传播,还有通过呼吸道飞沫的传播。另外消化道其实也可以传播这种疾病。通常来说,病人的粪便,还有鼻咽分泌物,出现疱疹时的疱疹液,还有飞沫都可以携带病毒,有些物品也可以受这些病毒的污染,比如玩具、餐具、口杯、毛巾,污染之后也会造成传播。手足口发病人群其实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但最主要的人群还是集中在6个月-5周岁这个年龄段。通过我们的监测分析发现,1周岁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周岁。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要说的是,手足口病是一个常见的传染病,不管是家长还是托幼机构,要做好儿童的健康监测,发现在手、足、口、臀这些部位出现疱疹时,要尽快就医。谢谢。

中新社记者:

生活中有的人会感觉有焦虑、内耗或者抑郁的情绪,并且感觉在春季这样的情绪波动会更大一些,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怎么进行调节?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黄薛冰:

春天情绪波动确实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一般每年到3、4月份有油菜花开的季节,非常美,但这个时候往往去精神专科就诊的患者就增加了,所以提示我们在春天一定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至于为什么春天情绪会波动,就中医而言,它的解释是:我们的情绪叫情志,是由五脏当中的肝来负责的,肝功能过强或者是不足,就会导致我们的情绪或者出现狂躁,或者出现低落。现代的精神医学的解释,认为我们的视网膜当中有一种感光细胞,它会感知光照的变化,进而把这个信号传递到大脑当中,有一个部位叫做视交叉上核,传递到这个部位就会调节我们的生物节律,进而去调节大脑当中神经递质的分泌,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或者是褪黑素,是来调节我们的睡眠以及情绪的。春天光照时间增强了,我们的生物钟面临一个再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有可能就会出现刚才说的神经递质分泌的一些紊乱,进而出现情绪上的变化。相比抑郁来讲,春天情绪亢奋、急躁更为多见。

我们怎么调整情绪呢?第一,我们要调整我们的睡眠,让人体的生物节律和大自然的节律相一致。冬天来说,我们更多是休息,通常是早睡晚起,到春天我们就要调整,相对而言我们可以晚睡早起,增加活动的时间。第二,我们要加强互动。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和大自然的互动,我们可以多增加一些户外活动,相应的可以去发泄一些过于充足的精力或者是过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人际互动,我们可以通过跟人的互动,可以疏泄情绪、可以获得支持,打开心扉,增强自信。第三,假如我们在春季情绪波动过于严重,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或者是情绪亢奋持续时间超过一周,而且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去就医。谢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  |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  食品经营许可证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交易平台备案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招商入驻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20008428号  |  鲁公网安备 37152602000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