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被炒卖到“一药难求”,是因为很多人将仔癀价格不断走高当成一种趋势,进而投机性进场,坐等涨价,抛售赚钱。快速涨价导致利润不断增大,商家也可从中获取暴利,就乐见其价格不断攀升。买卖双方进而都猛踩价格“油门”,抢购、价格翻番、售罄等,就会成为片仔癀市场的主要现象。
炒卖片仔癀,相当于进入以击鼓传花为方式的赌场,但击鼓传花总有鼓声停止的时候,当片仔癀从炒卖品变回药品的真身之后,一场击鼓传花的赌局结束,最后的“接盘侠”就会付出血本无归的代价。
近段时间,热炒商品的现象在社会上轮番上演:先是“炒鞋”,某些款式鞋价出现“十天九倍”的涨幅,足见其火爆的程度。接着是“炒盲盒”,很多人都不知道盲盒为何物,但同样被炒得炙手可热。此后又出现“炒裙子”,虽然中世纪风格的裙装毫无新潮可言,但火爆款裙子也炒到了十万多。
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炒”的,沦为炒作赚钱的工具将导致该药品的质量不再受到重视,如此势必增加用药的风险。此外,药品保持合理的价格,才能让患者吃得起、用得上,可当片仔癀被炒出天价后,患者买的不再仅仅是药,还是一种“投资产品”,真正需要使用这种药的患者,就只能望价兴叹。片仔癀价格还可产生溢出效应,带动相关原料药和同类药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在药价普遍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片仔癀在价格上“唱反调”,不仅扰乱药品市场,还会影响药改成效。
炒卖片仔癀,可以看作是近几年炒商品现象的一次延伸,但药品关系到健康甚至生命,它比任何一种商品,都更不适合被当作炒卖的对象,因此,对于片仔癀等药品遭炒卖现象,不仅消费者和商家要理性对待,而且相关部门也要以更大的力度加以干预和整治,确保药品不因炒卖行为而“变味”。(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