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炒”的

   2021-06-26 1900
核心提示: 购物需要登记,货品限量销售,早来排队买,结果还没货。这一眼熟的购物模式,也出现在了中成药上。记者发现,多地片仔癀限购,
  购物需要登记,货品限量销售,早来排队买,结果还没货。这一眼熟的购物模式,也出现在了中成药上。记者发现,多地片仔癀限购,甚至脱销。这让本就单粒仅重3克,售价却高达590元的片仔癀(锭剂)在网上价格更是被炒高了1到2倍。(6月24日《北京青年报》)

  片仔癀被炒卖到“一药难求”,是因为很多人将仔癀价格不断走高当成一种趋势,进而投机性进场,坐等涨价,抛售赚钱。快速涨价导致利润不断增大,商家也可从中获取暴利,就乐见其价格不断攀升。买卖双方进而都猛踩价格“油门”,抢购、价格翻番、售罄等,就会成为片仔癀市场的主要现象。

  炒卖片仔癀,相当于进入以击鼓传花为方式的赌场,但击鼓传花总有鼓声停止的时候,当片仔癀从炒卖品变回药品的真身之后,一场击鼓传花的赌局结束,最后的“接盘侠”就会付出血本无归的代价。

  近段时间,热炒商品的现象在社会上轮番上演:先是“炒鞋”,某些款式鞋价出现“十天九倍”的涨幅,足见其火爆的程度。接着是“炒盲盒”,很多人都不知道盲盒为何物,但同样被炒得炙手可热。此后又出现“炒裙子”,虽然中世纪风格的裙装毫无新潮可言,但火爆款裙子也炒到了十万多。

  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炒”的,沦为炒作赚钱的工具将导致该药品的质量不再受到重视,如此势必增加用药的风险。此外,药品保持合理的价格,才能让患者吃得起、用得上,可当片仔癀被炒出天价后,患者买的不再仅仅是药,还是一种“投资产品”,真正需要使用这种药的患者,就只能望价兴叹。片仔癀价格还可产生溢出效应,带动相关原料药和同类药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在药价普遍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片仔癀在价格上“唱反调”,不仅扰乱药品市场,还会影响药改成效。

  炒卖片仔癀,可以看作是近几年炒商品现象的一次延伸,但药品关系到健康甚至生命,它比任何一种商品,都更不适合被当作炒卖的对象,因此,对于片仔癀等药品遭炒卖现象,不仅消费者和商家要理性对待,而且相关部门也要以更大的力度加以干预和整治,确保药品不因炒卖行为而“变味”。(来源:济南日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  |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  食品经营许可证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交易平台备案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招商入驻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20008428号  |  鲁公网安备 37152602000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