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早起
小雪前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小雪时节,人们要适当早睡,每天晚上10点之前尽量入睡,同时,早晨不宜起得太早,要在太阳升起时再起床,如果夏天可能睡6个小时就够了,冬季则应该睡7、8个小时了,要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二、忌大补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季寒冷,人们喜欢吃温热的食物以抵御严寒。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爱吃羊肉,南方冬季爱吃甲鱼,都属于温补的食物。但进补勿盲目,切记不能滥用补品。对于老人来说,还应预防“虚不受补”。多数老人身体虚弱且消化能力较差,骤然进补反而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腹胀、纳呆等症状,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甚至中风症状。
三、忌关窗
如果居家长时间不开窗通风,就会导致空气含氧量降低、浑浊度增加。人若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心烦胸闷……
由于空气不流通,空气中的浮尘很难散出室外,打喷嚏或咳嗽时产生的部分飞沫就会黏附在浮尘上长久停留在空气中,污染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假如飞沫中带有病菌,就会增加家人感染疾病的风险。通风能让室外清新的空气置换室内浑浊的空气,不仅能让人感到头脑清醒、心情愉悦,也能减少病菌滋生,更能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所以要多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保持2个小时以上。
四、忌辛辣
冬季是一个收敛的季节,因此所有生发的食物最好少吃,尤其是辛辣,如辣椒、胡椒、花椒、烈性白酒等,容易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缺水,咽喉肿痛等,建议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清润的食物。
五、忌盐多
不要过多食用燥热的食物,比如过度煎炸、烘烤的食物,太多的盐在冬季吃了也对身体不好,咸味入肾,可导致肾水更寒,有扰心阳.所以冬季应该少吃盐为妙,以免“雪上加霜”,损伤人体的阳气,尤其是高血压的人更要少吃。
六、忌动怒
冬季主藏,因此,人在冬天,情志上也要潜藏,“内敛宁静”,不要轻易动肝火,不宜思虑太多,防止情绪波动过大,使人体气机运行出现障碍、脏腑功能失常,甚至损伤机体阴阳、精血等。日常应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多吃养心安神的食物,如大枣、桂圆肉、百合、莲子、小米等;多做些陶冶情操的事情,跑步、读书阅报、下棋、赏花草、听音乐、和朋友同事亲人多交流都是不错的选择;多接触阳光,天气好时晒一下冬日的暖阳。
七、忌猫冬
有些人入冬之后就开始猫冬,平时躲在家里很少出门,睡觉、看手机、看电视、打麻将来打发时间,运动很少,认为这样就是保存能量。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冬季要减少运动,特别是严寒天气的户外运动。但这并不代表完全不动,动则生阳,适当活动会生发自身阳气,同样可以暖身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