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北方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但其实在南方也会零星散发的出现,每年会有一个高峰期和小高峰期,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
出血热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患者起病急,早期有发冷,发热等症状,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可出现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和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患者束臂试验阳性。典型病例病程经过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病例分布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东北三省、山东、陕西、河北、湖北等被发明和省份发病较高。每年十月开始,陕西省关中地区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节,可能是因为此时老鼠开始猖獗四处活动引起。
出血热怎样传播?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第一接触传播,通过含病毒的鼠尿、粪、呕吐物及鼠血、组织液等经显性或不显性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第二呼吸道传播:带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在外界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感染。第三消化道感染摄入污染的饮食、饮水可经破损的口腔黏膜和消化道感染。
出血热的预防一般是以下四点:第一、管理传染源,因为出血热传染源多是老鼠,所以主要是做好防鼠甚至灭鼠工作,远离鼠疫区。第二、切断传播途径,通过管理饮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瓜果蔬菜洗净再食用,做到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出血热是有研发疫苗的,对所谓高危人群,接种疫苗,接种后一般维持3到6个月。第四、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