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南方知名药企市场准入人员透露,此次流传出的目录并不完整,不排除有品种调整可能。而据6月17日相关消息称,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品种已经签批,大约范围为50个。
据6月18日深夜流出的相关消息称,此次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的大体规则有一些调整变化,如下:
第一条:所有达到充分竞争条件的产品,都纳入本次集采,共80多个品规,不考虑原料药杂质问题。
快评:从国家到地方来看,应采尽采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与前三批两轮国采的(25 33)相比,此次品种扩围到53个品种,品种范围再将扩大。
不考虑原料药杂质问题,主要原因来自二甲双胍。第二轮国家带量采购前期,据相关报道,2019年12月5日,美国FDA宣布开始测试二甲双胍的样品是否含有超过限度的致癌物N-亚硝基二甲胺,也即此前因为缬沙坦事件而引发广泛关注的NDMA。有行业人士透露,此次国际上先是波兰的药监机构在二甲双胍中发现了微量NDMA并引起重视,随后美国也开展调查。此次强调不考虑相关杂质问题,应该是先聚焦精力把标招好,把价格降下来再说。
第二条:节余奖励的机制,比如报量100万片,要求完成60%,如果,医院完成60万片以上,不高于100万片,节余部分奖励医院一半,超过100万片取消奖励。
快评:之前根据业内商业反映,医院报量基本上是临床使用/平台量的三分之一,最后落地基本上是实际使用量的三分之二,所以,中选企业最终销量是中选量的二倍。此次强调报量的要求,将直接将量的范围限定住,即要求医院必须合理报量,只有合量报量,才会有节余奖励。
第三条:在实际临床用药中,用了非中选产品取消奖励。
快评:如何界定什么是非中选产品?如果属于中选区域的产品在其它区域是算非中选还是中选?非中选的概念究竟是上升到整个带量采购的角度来看还是下放到实际用药的区域中来观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所有区域都没有中选的品种,将直接被客气的请出市场。
第四条:下周发文,各地对报量和节余留用政策进行培训,7月3号前完成报量。
快评:这次报量带度有点快,如果是6月22日开始发文,剔除端午节等假期,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时间给地方医保局及医疗机构。
第五条:省级招标方面鼓励省际联合,建议地市不要做招标采购。
快评:这次流出的政策看似是针对耗材,但是否有急刹车的风向?笔者揣测,国家带量采购正在树立示范效应,省级正与国家形成互相促进的招采格局,如果部分地级市再创新性的单独搞带量采购,可能会对整体的药品及耗材带量采购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集中采购为突破口”的科学内涵一定要全方位系统地综合思考充分理解,新形势下,从国家到省级带量采购,一定要说得清、说得明!笔者认为,带量采购既要满足广大患者需求、要符合医保资金合理使用需求,但同时也要化解医药行业和广大中小企业的顾虑,一定要充分兼顾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只有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共同努力,带量采购的步伐才会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