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医药联动方案如何解决

   2020-02-08 新药品网xinyaopin2300
核心提示:分级诊疗、处方外流等政策的推进,重新开启了医疗服务零售化的风口。药店与其不痛不痒的专业化,不如直接从医疗端切入,增加医疗
 分级诊疗、处方外流等政策的推进,重新开启了医疗服务零售化的风口。药店与其不痛不痒的专业化,不如直接从医疗端切入,增加医疗基因。 

  今年底,老百姓大药房斥资26亿元投资兴建的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将试营开诊; 

  2017年进军社区医疗板块的西安怡康,计划在2019年新建至少60个社区卫生中心和站点,全面落地药诊店模式,旗下还设有综合医院长安康泰医院及璞太和中医院; 

  首创“医+药”模式的杭州九洲大药房,自今年9月杭州滨江区综合门诊部开业后,目前已拥有4家大型综合门诊部、11家邻家诊所; 

  以“药店+诊所”模式闻名业内的山西仁和大药房,2018年开设了中医特色综合医院; 

  陕西广济堂在30余家门诊及诊所、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还设立了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 

  山东联合众生现拥有数十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正在筹建一所床位500余张、面积58000平方米的二级综合医院,总投资额达到5亿元…… 

  零售药店投资兴建的医疗机构正遍地开花,且规模和力度都远超以往。集体行动代表了产业风向,这波零售药店的医疗化浪潮既是顺势之举,也是应变之策:政策趋势角度,医药分开、分级诊疗、处方外流等政策的推进,引导患者向基层医疗、民营医院分流;药店需求角度,为弥补自身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零售药店通过增加医疗板块以提升承接处方、服务患者的能力,实现专业赋能。 

  处方药流出的同时,医疗行为也会流出 

  随着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家庭医生、支付方改革等政策的推进,未来综合医院的门诊流量将逐步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线下流量入口。平安万家医疗董事长兼CEO范少飞判断,未来五年现有医院门诊的80%流量将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诊所等,“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会占到35%的市场,总额近4000亿元;民营诊所会获得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目前不到4%的市场份额增长到20%左右,绝对总量在2000亿元以上。” 

  医院的门诊流出,包括药品流出和患者流出。国药在线CEO王乐天认为,综合医院的分流趋势体现在:处方药向零售分流、基础医疗向社区医疗分流(分级诊疗),但社区医疗有两大痛点,一是“缺医”,医疗资源、技术水平欠缺;二是“少药”,药品匮乏,从而导致部分患者回流到综合医院。为此,作为最接近患者、最了解其需求的零售药店,一方面针对药品流出趋势和社区医疗的短板,布局处方药业务,重新梳理和规划商品线;另一方面针对患者流出趋势,增设医疗板块,作为承接医院患者的新流量入口。 

  在医疗布局方面,最极端的个案当属昆明三九济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作为曾经的多元化先锋,三九济民曾将主营业务转变为药妆店,在医保限售政策中遭受重挫,进而折返转向了基层医疗。董事长杨萨分析认为,分级诊疗发展速度加快,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拥有入口级的病患流量,空间巨大。基于此判断,杨萨创立了云南新康医疗诊所连锁有限公司 (现更名为云南新康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进入社区医疗领域,出售了部分药店,并将剩余药店搬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以补充药品供给。目前,新康医疗已在昆明市拥有数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在2017年获得了8500万元的C轮融资,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全国性的基础医疗连锁服务机构。 

  增加医疗基因,提高药店的技术密度 

  近年来,零售药店对专业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DTP业务、慢病管理还是药事服务等,均围绕专业二字做文章。但是,“与其不痛不痒的专业化,不如直接从医疗端切入。”甘肃德生堂董事长龙岩一语道破了药店办医的根本原因。 

  龙岩认为,药店未来肯定是两条路径,一是多元化药妆店,但这条路阻力很大;二是专业药房,通过医疗走向专业药房是最直接的。德生堂探索医疗业务已近10年,目前旗下有十几家门诊部和诊所、几十家中医诊所、一家糖尿病专科医院。 

  通过增加医疗基因提高药店的技术密度,这是许多连锁兴办医疗机构的初衷。“到药店的除了亚健康人群还有疾病患者,需要专业的医疗指导,所以药店加码医疗的背景是出于专业性的追求,完善的医疗部署可以提升顾客服务的专业性。” 九洲 (中国) 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杭州九洲大药房总经理胡炜将九洲的企业愿景“创中国智能药诊模式新标杆、成为医药行业领军品牌”,提炼为“一家会看病的药店”,“原来是顾客与药师的关系,现在变成了顾客——医师——药师的关系。”九洲大药房自2003年开始探索“医+药”模式,近年大手笔引进了一批医院专家人才,2018年加盟九洲的胡炜曾担任医院肿瘤科主任、院长等职务。 

  零售药店正面临销售增速下降、客流量、利润率下滑的发展窘境。胡炜认为,随着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推行,大量药品营销费用的空间被挤压,反而促使药店回归到专业性,削弱药企营销对药店经营的影响,用药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而不是营销手段。 

  “以前看病贵、看病难,零售药店一度受到欢迎,但现在又成了药价高的‘背锅侠’。”龙岩表示,要让国家看到药店群体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在医改过程中零售药店要有所作为,药店是最接近顾客的分级诊疗点,加入医的元素能更好的发挥其点位价值。 

  盈利性的挑战 

  从目前的药店实践来看,医疗业务已经为药店带来了新的流量。九洲大药房的门诊部和诊所大都开设在药店附近,数据显示有诊所的门店销售成长性更好,“诊所是引流的途径,可以将客流引到药店,药店的客户也可以引流到诊所,从而提高客户的粘性。”胡炜说。 

  “就我们的发展体会来看,药店做医疗带来了诸多优势:其一是流量,医疗、医药之间可以相互提供流量支持;其二是专业形象,有医院背景的零售药房与单纯的零售药房相比,呈现给顾客的专业形象是不一样的;其三是价值链的扩展,以前只是赚取商品的价值差,现在则包括医疗、药品、院后管理、疾病预防的全链条,形成的是健康价值生态圈。”重庆万家燕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燕宏如此表示。万家燕健康产业集团从2008年由医药正式转型进军医疗,致力于打造“立体医疗”模式。 

  燕宏表示,当前的医+药模式面临许多挑战:一是重资产投入,医疗需要长期性、积累性的重投入才能逐步迎来收获,投入门槛显著高于其他行业;二是专业差异大,医疗、医药虽有相关性,但医疗的专业属性非常强,差异化非常大,医药向医疗的转型道路需要很多的摸索;其三是转化问题,即使在医疗基本建成之后,也面临着如何让医疗、医药相结合,实现价值转化的实际问题。胡炜亦认为,虽然医疗业务可以为药店增加很多优势条件,但医疗的特点是重资产、重人才、长周期、低回报,实现盈利需要很长时间,以目前药店的盈利状况,很难养活医疗业务。 

  因此,“医+药”模式的重新起跑,目前尚未给药店带来实质效益,医疗业务只是作为药店专业化的支撑,真正规模化、可复制的时代仍是将来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  |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  食品经营许可证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交易平台备案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招商入驻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20008428号  |  鲁公网安备 37152602000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