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政策的颁布,无疑为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启了一条“绿色通道”,也为改善贫困地区医疗、脱贫攻坚战助力。
然而,政策一经颁布,便引来各方热议。
@网友:
免试不合适吧?不会滥竽充数吗?
有学历不代表就有治病能力。应考核上岗。
@网友:
把医科人才吸引到农村地区,提高乡村医疗卫生健康,这是个好办法!
@网友:
政策说得再好,没有落实也是空谈。乡村医生执业看不到好的前景,怎么可能吸引年轻人?
@网友:
不是能毕业就能当好医生,医生需要实习。学习期间都是纸上谈兵。
医生承载着治病救人的使命,需要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并通过严苛的考验,一直以来都是持证上岗。
如今,“免试”意味着乡村基层医生上岗门槛降低。对此,有观点认为,全日制医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已经具备了从医基本条件,乡村基层正缺乏专业化人才,该措施彰显了为民服务的理念,有助于强化乡村医疗水平。
在该政策的指引下,如何把关基层医生质量,改善基层人才待遇和职业发展问题,让人才扎根基层,实现改善贫困地区医疗水平的美好愿景,也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过去,怎样才能当村医?
根据2003年颁布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自本条例公布之日起,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在该条例公布前的乡村医生,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满足中等以上医生专业学历、在村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20年以上、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缺的合格证三个条件之一,也可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
也就是说,在过去村医准入、执业注册,需严格遵照国家管理办法,培训、考试合格,才可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如今,“免试”政策降低了门槛,是不是开倒车?
目前国家村医执业大数据
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018年,我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共计907098人,占总体卫生人员的7.3%。村医一般按常住人口每千人配备一名乡村医生。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卫生技术员达到4.63人/每千人口,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仅为1.82人/每千人口。而城市相对应的数据分别达到10.91人/每千人口,以及4.01人/每千人口。
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至2018年,乡镇卫生院人员学历结构显示,持大专文凭占比最高,达43.0%。
此外,研究生占0.1%,大学本科占14.9%,中专占38.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3.3%。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乡镇卫生院人员青壮年占比和中年占比较大,分别为32.8%和30.8%,25岁以下的青年占比较少,仅为5.7%。
由此看来,中国农村人口占比大,而每千人口配备的医生资源却明显不足。而且,从学历层次上来看,目前,乡村医生中,大专文凭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较小。
因此,“免试”政策有助于吸引人才,扩充乡村医生青年队伍,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如何促进“免试”政策落地?
在壮大乡村基层医疗队伍的同时,“免试”又带来了质量把关、人才保留等政策落实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第一,人才“引入”严格把关
根据国家以往政策,要想获得乡村医生行医资格,必须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有网友提出,“教育系统的评估不能代替管理机构的评估,且各校教育质量差别大。”如何把控乡村基层医务人员引进质量?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山东省临清市刘垓子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守强告诉“医学界”,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确缺乏具有高学历、高文凭、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免试”政策能有效缓解基层乡村医生不足的问题。
但“免试”并不等于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必须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质量把关。王守强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各科理论学习情况,调取学生档案、查阅学生在校成绩;二是了解学生在校参与学生工作、获得荣誉表彰等情况;三是了解学生在校评价以及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也就是说,人才引进可以在“引入”的同时加强把控,对学生申请材料是否满足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查。
第二,“减少心理落差”是强化扎根基层的驱动力
基层条件艰苦,青年才干下了基层,却很难留在基层。对此,王守强也提出了几点担忧。
从生存环境上来说,如今的青年一代比较难适应乡村艰苦的环境。基层医生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随时待命,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需要走千家访万户,处理好与街坊四邻的关系。
驻扎乡村基层的年轻医生,可能要面临距家比较远的问题,交通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到了成家的年纪,他们也不一定会选择留在基层。此外,基层待遇相对较低、晋升机会相对也较少,课题研究等方面也受到了许多限制。
基层要想留住人才,需提升执业人员“获得感”,减少心理落差。
对此,王守强认为,一是要提高基层医生执业者的福利待遇、落实各项补贴。若该政策能确保到位,进入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毕业生,其福利待遇应至少同二甲及以上医院同年资毕业生进行比较,甚至可在上级医院待遇的基础上再提高20-30%。
二是政策倾斜,最好能给予更多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不断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业务水平,同时也为他们职业发展提规划供清晰明确的道路和目标。
三是能对其服务基层行为给予表彰和荣誉,以此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各界尊重,增强服务基层的信心和成就感。
第三,新政落地,保障措施要跟进
我国农村土地面积广阔,农村人口基数大。截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乡村人口占比达50.32%。
《意见》的颁布,有助于农村地区及贫困地区加速医务人员结构的调整,提升基层地区医生队伍的整体水平,壮大基层青年医生队伍。与此同时,该政策也有利于促进医学毕业生就业。
然而,古往今来,一项新政从颁布到“落地”实施,总不会一帆风顺。现实中仍存在很多阻力。
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乡村医生执业状况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闫金才表示,“免试”政策若能真正得到落实,可改善乡村医生学历结构,提高乡村地区医疗水平。但是,各地区基层现状也存在差异。
比如某些地区“一村一室”的固有制度,使得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处于饱和状态,要想切实引进人才,就需增设岗位,打破现有制度。
另外,新政实施,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全方位“保驾护航”。对此,闫金才认为,目前基层医医务工作者生存状态不佳,基层只限基药,以公卫为主,基本医疗为辅,有些地方补助又不到位,致使他们不满、焦虑甚至是迷茫。
因此,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考核制度,给基层减负,解决病人量减少以及公卫补助不到位等问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待遇,让他们老有所依,同时还要着力解决基层医疗风险问题,建立基层医疗事故专项保险制度。
从群众角度来看,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医观念,引导群众分级就医,打造积极、主动的乡村基层就医“生态”环境。
近来,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政策方兴未艾。据悉,河北省卫健委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表示要提高乡村医生薪酬待遇、完善乡村医生养老社会保障机制。
政策的倾斜预示着乡村基层医疗卫生环境积极向好。“免试”政策的施行可从数量、质量上改善乡村医疗服务人员结构,提升乡村及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具体实施,还需各地有关部门积极调研,深入了解基层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推动该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